“大家仔细看,瓦当纹样里藏着泉州古代建筑的密码,试着用拓印工具把这份历史‘搬’到纸上!”近日,在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非遗工坊里,指导老师手持拓板,耐心讲解着瓦当制作技巧。孩子们蹲在案前,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盖在青灰色瓦当上,蘸取墨汁的刷子轻轻游走,不一会儿,缠枝莲纹样便清晰地呈现在纸上。这生动的一幕,正是泉州研学实践中“让知识走出课本,让成长融入实践”的缩影。近年来,泉州以特色课程为笔、以规范管理为墨,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画卷上,勾勒出“县域有亮点、全市有统筹、未来有升级”的育人新路径。(泉州晚报融媒体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王锦莲 文/图)
晋江市东石中学的学生在“瓦当探究课”展示瓦当拓印艺术作品
县域特色 研学课堂“活”起来
泉州各县域依托独特资源,将地域文化、产业特色、自然生态揉进研学课程,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收获满满。
在晋江,研学课程是一本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地方产业教科书。走进七匹狼男装博物馆,玻璃展柜里陈列的一件件服饰,串联起从棉布到成衣制作的完整链条。“原来一件衬衫要经过设计、裁剪、缝制等12道工序!”初中生小林跟着讲解员的脚步,在智能裁剪车间驻足,看着机械臂精准裁剪布料,忍不住发出惊叹。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中草药栽培园里,学生们手持小铲子,在田垄间种下薄荷、艾草,亲身感受“春种秋收”的农耕智慧,也领悟了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深刻含义。
石狮的研学课堂则浸润着浓郁的“海洋气息”。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海边实训场,渔民老吴正手把手教小学生们织渔网:“先把网线穿过网眼,打个活结,这样鱼才不会漏出去。”孩子们学得格外认真,红色、蓝色的网线在指尖穿梭,不一会儿就织出了一小块渔网。初中生们则在急救培训室里忙碌,跟着医护人员学习心肺复苏。“双手交叉按压胸部,频率要保持每分钟100—120次”,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,学生们在模拟假人身上反复练习,将实用的急救技能深深印在脑海里。在泉州石狮海洋世界内,学生们围着水族箱,听讲解员介绍中华鲟、海龟的生活习性。
石狮渔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为学生们讲解渔船的发展历史
作为“中国陶瓷之乡”,德化的研学课程则是一场“与泥土对话”的艺术之旅。在德化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陶艺工坊,拉坯机嗡嗡转动,学生们坐在台前,双手沾满陶土,随着机器转动节奏轻轻向上提拉。有的学生想做一个马克杯,有的则尝试捏制小动物。“刚开始陶土总不听使唤,现在终于能拉出像样的杯身了!”初中生小雨看着自己的作品,脸上满是成就感。走进顺美陶瓷文化世界,陶瓷历史展厅里的德化瓷、青花瓷,让学生们了解了家乡陶瓷的悠久历史。
全市统筹 研学成效“实”起来
优质课程需要规范管理保驾护航。泉州从基地建设、课程设计、成效评价三方面入手,构建起“四级联动、分段施策、多元评价”的研学实践体系,让“行走的课堂”有保障、有温度。
在基地建设上,泉州已形成“国家级—省级—市级—县级”四级基地网络,如同为学生铺就了一张“就近研学地图”。全市7个公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中,晋江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作为国家级研学营地,每年接待学生超10万人次;泉州市区、石狮、南安、安溪有4个省级研学营地,德化正在申报省级研学营地,聚焦海洋教育、红色文化、茶产业、陶瓷文化等,各有侧重。此外,学生研学基地、海峡两岸研学基地国家级4个、省级18个、市级82个;劳动基地省级13个、市级21个,涵盖传统文化、工业科技、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。
课程设计则遵循“学段适配”原则,为不同年龄段学生量身定制“研学菜单”。小学生以“乡土乡情”为主题,通过非遗体验、农田劳作,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;初中生聚焦“县情市情”,走进红色教育基地、本地企业,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;高中生则以“省情国情”为导向,开展科技实践、文化调研,培养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。目前,泉州已梳理出16条优质研学线路、一批精品课程,学校可根据教学需求自主选择。比如,泉州市区中学可组织学生前往中闽航天研学基地,开展“航天科技与国家发展”主题调研,学生们通过撰写调研报告,深化对“科技强国”的理解;到海外交通史博物馆、海洋科普馆、海洋生态科普馆,深入探索海洋文化,了解海洋物理环境、海洋生物多样性等科学知识,以及泉州的海丝文化,直观感受古代中国在航海技术、海外贸易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为确保研学不流于形式,泉州还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:将学生参与研学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;教师指导研学的成效则与绩效考核挂钩,激发教师的积极性。“澳门六合彩下注平台已全域纳入‘行见八闽’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,研学作为‘行走的思政课’,不再是‘游山玩水’,而是真正能让学生长知识、强能力的课堂延伸。”澳门六合彩下注平台 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未来升级 研学品牌“亮”起来
站在新起点,泉州正计划进一步擦亮研学品牌,让“行走的课堂”焕发更多光彩。接下来,泉州将深挖世遗之城的文化底蕴,设计“海丝文化探秘”“世遗景点研学”等特色课程,让学生在走访安平桥等景点时,读懂背后的历史故事。同时,推动研学与文化、旅游、产业深度融合,比如,联合本地企业开发“传统工艺+现代设计”研学课程,让学生在体验陶瓷、木雕制作的同时,学习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知识。
在管理方面,泉州将严格落实基地建设与管理细则,加强对基地的日常监管与评估,对服务质量差、安全保障不到位的基地建立“退出机制”;规范研学实践活动收费,费用正常包括交通、餐饮、住宿、课程(含师资、耗材)、门票、保险等各项开支,各中小学校在开展实践活动前,要认真审核各项费用标准及明细,在《告家长一封信》中明确告知,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备。计划搭建研学数字管理平台,让家长可实时查看学生研学动态,学校也能更高效地统筹研学活动。“未来,我们希望泉州研学能成为一张‘金名片’,让更多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,成为有知识、有能力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。”澳门六合彩下注平台 相关负责人说。
泉州研学实践正以“知行合一”的理念,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“行走的课堂”,不仅让知识变得鲜活,更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观察、学会思考、学会担当,真正实现“在实践中成长,在探索中进步”。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